下面通过对中美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异同的比较,分析东西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差异性。
一、对价格歧视的态度差异
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波尔顿用美国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对比,探究当消费者发现有人以更低廉的价格买了同样的产品时的反应。
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尝试向不同的顾客以不同的价格出售相同的产品,包括酒店、机票和书籍等物品。互联网的快捷让企业制定不同的价格和修改价格更为便捷,但是互联网公开交流也使得消费者更容易发现市场上的价格不均。如果顾客发现自己比别人多付了钱,而决定去别处购买,那么厂家的动态定价策略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有些消费者更愿意坚信动态定价就是价格歧视。想了解更多关于Lazada中国、Lazada Boost Camp、来赞达招商、Lazada入驻、Lazada教程请关注本站。
结果显示,美国消费者对价格歧视很敏感。他们如果买到便宜货就会觉得公平,不便宜他们就觉得不公平,不管和他们比较的购物者是朋友还是陌生人。而中国消费者更在乎和朋友的攀比结果。对中国人来说,陌生人对他们的影响没有朋友的影响大。“公平是重复购买的推动力”,因此理解顾客“对公平的想法”是经营成功的关键。此外,首次购物者和忠实顾客相比较,差异化价格会影响顾客和商家的关系。对美国消费者而言,无论第一次购买还是老顾客,低价对于维护顾客和商家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中国人来说,如果忠实顾客付了高价,这会令他们更加愤怒。中国消费者对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本质更为敏感。

二、不同的定价选择
根据研究显示,中国和美国消费者对定价公平的看法有可能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美国文化比较尊崇个人主义,而集体主义或“与社会相联系的自我”观念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美国人会平等对待朋友、同事和公司老板,而中国人更在意群体归属感和名誉感。因此,在中国,团购更受欢迎,虽然美国人有加入一个团体可获得某些折扣的经验,但是中国人似乎更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付的价钱可能受到他们所属的团体影响。对于动态定价的选择,美国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也有所不同。美国消费者不太接受动态定价,因为他们认为看得到的公平才是公平。相较之下,在中国可能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来设定不同的价格水平,因为消费者会和群体中的成员比较,也就是和朋友而非陌生人比较,并从这一角度看待定价公平。随着营销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商家越来越关注动态定价或个性化价格歧视的潜力。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