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催生了巨量的跨境支付市场。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支付时主要是通过境内或者境外第三方支付机构来完成相关的操作。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境外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自主浏览和选择比较中意的产品,选好自己喜欢的产品之后在电商平台下单,支付本国货币到指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合作进行外汇的兑换,从而将货款及时的拨付给商家账户。
跨境支付的巨大市场在近些年来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PayPal、Payoneer、WorldFirst等国际支付机构,一类是PingPong、iPayLinks、Skyee等国内无牌收款企业,还有一类是联动优势、连连支付、汇付天下等30家获得跨境支付牌照的国内支付机构。在我国,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从2013年开始试点,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均实行试点制,同时那些不具备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支付公司也趁监管政策真空期活跃在跨境支付市场。截至2020年3月,包含支付宝、财付通、汇付天下、平安壹钱包连连支付、快钱、盛付通等在内的十余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取得监管部门批复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正式许可文件,其余跨境支付机构仍在试点中。徘徊多年的跨境支付持牌时代终于到来了。从试点制到许可制走了七年之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跨境支付的业务模式和监管指标已经较为完善,牌照许可模式下的监管机制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想了解更多关于深圳赞达、东南亚店铺运营、东南亚消费市场、电商运营转型、淘宝精选请关注本站。
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简称“网联”)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方支付发展最快的国家。随着中国电商的快速发展、小微商户对支付服务需求的增加、支付技术的进步,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在2017年之前的几年高速增长。到2017 年,交易额已达152. 9万亿人民币,同比攀升89.23%。“网联”成立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直连”.即支付机构在商业银行多头开户多头连接:通过在各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路行资金清算,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在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开展去杠杆、重视合规强化监管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支付行业暴露出了种种问题。“直连”绕开了清算,通过第三方支付,规模庞大的资金流向社会的各个行业,资金去向得不到央行的监管,滋生出一系列灰色支付地带,给反洗钱、货币政策调节、金融数据分析等中国人民银行的各项金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017年3月3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以下简称“网联”)启动试运行,首批接入部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2017年6月30日,“网联”宣布正式上线并启动业务切量,第三方支付机构将旗下支付业务切至网联平台(“630断直连”。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规定了业务迁移的期限,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及银行要在2017年10月31日前完成接人网联的相关准备工作,至2018年6月30日第方支付机构受理且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两联处现。在"阳联”成立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联户信息和资金流向公开透明,中国人民行不仅能更好地开展线上支付市场的整顿工作,而且能更好地制定货市政策。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