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进行发帖的过程中要考虑发帖数量、发帖时间、合适的发帖内容等。这些问题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客户和信息的受众群。
一、什么样的内容最合适
在社交媒介的传播内容中,相比较文字来说,图片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关注量。在对Twitter、Facebook等信息内容进行浏览时,在一定的时间内图片信息可能会被迅速浏览一遍,而文字却做不到。据数据显示,在Facebook里图片信息获得的赞、评论以及点击分别比文字信息高出53%、104%和84%。Twitter中是如此,在200万条推文中,图片信息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文字。所以在进行发帖内容选择时应当注意内容的合理分配。想了解更多关于电商培训、Lazada商家、东南亚消费市场、lazada店铺运营、电商品牌请关注本站。
二、怎样的频率最恰当
社交媒体的更新会不时出现一些数据因素,包括行业、资源、内容质量等,这些数据可能会与你的内容相适合,也可能相悖,所以发帖频率也要随时进行调整。一个社交平台通常会有自己的发帖频率,也就是说一般发帖的频率在多少会获得最好的效果。例如,Facebook最适合的发帖频率是每周5~10篇,Twitter则是每日至少5篇,Linkedln则是最好在工作日保持每天一篇。当然,如果发帖内容受到欢迎的话就可以持续增加发帖量。
三、最恰当的发帖时间
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活跃时间发帖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活跃时间如下:Twitter:工作日下午13:00~15:00;Facebook:工作日下午13:00~16:00以及14:00~17:00;Linkedln:周二至周四上午7:00~8:30、下午17:00~18:00;Instagram:工作日下午17:00~18:00、周一下午6点和晚上8点;Pinterest:工作日下午14:00~16:00、晚上20:00~23:00以及整个周末。
四、积累分析数据,反复进行检测
社交媒体分享能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圈,随着你注人其中的信息量增多,我们可以收集到的信息反馈也会增多,适合的发帖内容、发帖时间和发帖频率等会逐渐被掌握。大型社交媒体模块通常都会提供相关的数据分析,再加上利用第三方软件,会得到关于发帖得到的点击、评论、转发等详细数据。整理数据并利用这此数据进行测试,比如图片的格式哪一个效果好? 放大得到的点击更多还是集中叠加效果更好?把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如果测试结果起到积极作用,那么就可以投人实践,反之则需要继续进行新的测试。
五、实现更新自动化,保持与社区成员的互动
建立一个能够自动更新并跟踪效果的系统,实现与社区成员的及时互动。更新的内容要在最初时就设置一个自动的系统,能在后期自动持续发布。当然,并不是说设置了自动化就万事大吉,后续的互动工作还是需要操作来完成。社交媒体的话题在不断更新,只有实时跟进才能准确把握其脉搏,其重要性在于从话题互动中挖掘新的潜在客户、了解客户需求和关注点等。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