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大数据视角的跨境电商困于市场红海
IT时代,互联网给卖家开拓全球市场提供了便利,然而,由于没有利用大数据匹配产品和市场,大部分商家聚集在欧美某些发达国家市场中,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大家一贯以来坚信的蓝海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早就演变成了红海市场。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主要面向美国、欧美、东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市场。这些国家(地区)大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部分出口商在这里高度聚集,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些市场,经济相对发达,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理念相对较高,引领着全球消费升级的浪潮。但这部分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商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买家变得更“挑剔”,使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与供不对求的矛盾。
供大于求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某一些被跨境电商卖家一贯坚信的“大”市场,商家大量聚集,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商品琳琅满目,市场中产品过剩,供大于求。买家选择的机会越多,越是引发卖家对买家资源的争夺,价格战激烈,利润空间低。
供不对求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跨境电商卖家盲目选择所谓的像美国、德国、英国等消费水平、网购率相对较高的市场,而忽视了产品对市场本身的匹配性,导致产品滞销。
在互联网时代下催生的跨境电商红海市场,是目前大多数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困境。很多企业都深感自己迈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似乎一时间也找不到新的突破口。在这样的困境下,数据思维是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找到新发展机遇的强大武器。因此,如何避开红海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那些网购群体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兴市场,以及如何对用户精准化利用,成了跨境电商海外品宣、国货出海、提升电商海外口碑新的机遇与挑战。